loading
刷新页面 加入收藏夹

年产180万吨煤矿采矿工艺设计

图片展示附件预览 2024-10-13 文件列表浏览 下载 收藏已收藏 报告错误 手机访问 [复制链接]

年产180万吨煤矿采矿工艺设计

回采工作面布置图

前言

一、概述
煤矿位于县西部、煤田盆地西南边缘,行政区划属县镇管辖。
煤矿井田南北走向长6.55~9.50km,东西倾斜宽1.58~6.60km,面积49.5km2。开采9+10号煤层,该煤层平均厚度3.0m,倾角一般小于8°,煤层结构简单,顶底板岩性良好,地质构造简单,属不易自燃煤层。
9+10号煤层为富硫、低~中灰、高发热量之贫煤,经脱硫技术处理、降低煤中的硫分后,可做电厂用煤和动力用煤。随着我国电力、冶金工业对此煤种需求量的日益增大,本矿9+10号煤层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将会进一步体现出来,其市场潜力巨大。
鉴于井田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良好的外部建设环境,县政府决定并征得人民政府同意,最大限度地开发有限的优质煤炭资源。
二、编制依据
1.县关于委托编制煤矿初步设计的“委托书”。
5.《关于煤业公司占地意向的协议》。
6.《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大矿井设计改革的力度,在保证矿井规模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环节,减少行政福利设施。系统设计简单实用,设备选型切合实际,经济合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井建设初期投资和缩短建井工期,力争通过精心设计和科学管理,把该矿井建设成安全可靠、工程量少、投资低、工期短、见效快、煤炭资源回收率高、效益好、符合市场经济的新型煤矿。
四、设计的主要特点
1.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800kt/a,属于新建矿井。矿井采用一次设计、一次建成投产的移交方式。
2.斜井开拓布置主斜井和副斜井两个井筒,主斜井安装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原煤提升任务,兼做回风井和安全出口;副斜井担负矿井辅助运输任务,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
3.贯彻了多做煤巷少做岩巷的原则,井下巷道除井底车场外均沿煤层布置,矿井移交生产时,煤巷占70.0%。开采过程基本不作岩巷。
4.全井田布置七个带区、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综掘工作面,初期移交的回采工作面布置在井田中部。生产系统简单。
5.选用倾斜长壁开采,生产集中、产量较大,利于稳产、超产,材料消耗少,适应性强,效率高。
6.井筒工业场地布置在井田中部附近,安全煤柱与中王村保护煤柱重叠,占压本井田少,矿井资源回收率高。
7、地面建筑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同体联合建筑。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1.建设单位应在主斜井、副斜井位置施工井筒检查孔,以便为井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请建设单位尽快与有关单位签定供电电源、共用煤柱等协议。
3.本井田面积较大,为延长开采年限,建议矿方尽早考虑矿区资源保护方案,严防私挖乱采。
关键字:倾斜长壁采煤法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胶带输送机运输带区式

目录

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1
第一节矿区概述1
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1
二自然地理2
三生产煤矿及小窑2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及埋藏特征2
一地层及地质构造2
二煤层3
三煤质4
四井田水文地质条件4
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8
第一节井田境界8
一井田范围8
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8
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9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10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10
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0
第四章井田开拓11
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11
一井田开拓方案概述11
二风井布置方式12
三将两方案各要素分别陈列对比如下13
四开拓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14
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15
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的带区数目、位置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15
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17
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17
一井筒数目及用途17
二运输大巷及石门布置19
第二节井底车场19
一井底车场形式19
二井底硐室20
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20
一、施工准备的内容与进度20
二、井巷施工平均成巷进度指标21
三、井巷主要连锁工程的确定21
四、三类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原则22
五、建井工期的预计22
六、加快建井速度的措施和建议22
第四节产量递增计划23
第六章采煤方法24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24
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24
第三节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25
一回采工艺25
二设备选型28
三工作制度与推进度28
第四节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29
一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向与接替31
二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31
第七章井下运输32
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32
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32
一矿车、材料车和人车32
第八章矿井提升34
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35
第一节风量的计算35
一矿井总风量的计算35
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39
一拟定矿井通风系统39
二矿井总风量分配原则及方法40
三风量的分配41
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41
一计算原则41
二计算方法42
第四节选取扇风机45
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46
一煤尘爆炸的防止措施46
二煤及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46
三矿井水灾预防措施46
四火灾预防措施47
五防止冒顶事故的措施47
六避难硐室和避灾路线47
七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48
八安全通风措施48
九其它措施49
第十章经济部分53
第一节矿井设计概算53
一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依据53
二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方法55
三矿建工程费用的计算方法55
第二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56
一定员范围56
二定员依据56
三定员方法56
四计算劳动生产率58
五改善工人劳动强度的措施58
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59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0
参考文献65
致谢66

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区概述
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井田位于省县西部、煤田盆地西南边缘,行政区划属县镇管辖。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5°38′45″~35°50′00″,东经111°48′45″~112°01′52.5″。
区内交通十分方便。县乡间公路(三级)从选定的矿井工业场地南缘通过,进场公路直接与该公路相接。经此公路往西南方向行约6km在北张村与(城)~韩(城)公路相连,继而可通向全国各地。
二自然地理
井田属黄土高原地带,地势总体上南北高、中间低,最高点位于井

带区布置平面图

带区布置平面图

带区布置剖面图

带区布置剖面图

井田开拓平面图

井田开拓平面图

井田开拓剖面图

井田开拓剖面图

通风容易时期

通风容易时期

文章内容预览

文章内容预览

巷道断面图

巷道断面图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评论及评价 如果您已下载,请选择星级评价并提交评论
    loading